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动态 »公司动态
乌苏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的调研报告
来源:www.klmylw.com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4日

乌苏劳务派用工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乌苏市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生产一线岗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以下简称“劳务工”)的现象,一些企业的劳务工占职工比例已近一半,仅一个企业就有劳务工达几千人。同时,由于对劳务派遣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管,劳务工的权益受损和无法加入工会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及时研究解决。为此,我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专题调研,先后找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召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基层工会负责人、劳务派遣工代表和劳务公司代表等四种类型的座谈会,到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地调查、进行个别访谈和追踪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劳务派遣用工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

(一)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制度。所谓的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务工”)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单位(以下简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用人单位”将“劳务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实质上是劳动力的租赁。这是涉及“用人单位”、“劳务工”、“用工单位”三个方面关系的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特别是200811日颁布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后,这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得到了法律认可,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新的劳动用工制度。而这种新型的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制度,其最大特点是“用人单位”雇用“劳务工”但不使用“劳务工”,而“用工单位”使用劳务工却不直接与“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质上是一种“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用人的不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的不实际用人”的特殊关系,以至于新的《劳动合同法》以“特别规定”的形式,对在“劳务派遣”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关系作了规范化要求和调整,但在实际运作中,“特殊规定”还是过于原则,对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用工企业(用工单位)各自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尚未划分清晰,一旦产生劳动纠纷,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实际用工企业(用工单位) 往往相互推卸责任或义务,劳动纠纷较难解决。

(二)劳务派遣用工发展迅猛,客观上已形成企业新的劳动用工“二元结构”。我市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从2006年以来已逐渐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有使用劳务工,主要由农民工、城镇居民和大中专毕业生等构成。20081月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各类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用劳务工大幅度增加,主要集中在工交、建筑、港务、钢铁、金融、电信、邮电等行业。

目前,我市已有687家劳务派遣公司,拥有相当数量的劳务工,劳务工在用工企业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广船集团有劳务工7700,占职工总数的55%;中移动乌苏公司有劳务工2700多人,占职工总数达到72%;等等。由于这些企业存在着正式职工和劳务工两种不同类型的职工群体,而且劳务工群体又迅速扩大,所占企业职工队伍人数比例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出现了新的劳动用工“二元结构”。加上在职工队伍中劳务工群体与正式职工群体的身份不同,在企业各方面的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容易造成职工队伍的分化和对立。

(三)劳务派遣普遍存在超“三性”用工,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新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以下简称“三性”规定)。据了解,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大量使用劳务工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不但在生产一线使用劳务工和存在“混岗”现象,而且在某些生产部门或岗位上主要或全部使用劳务工。更有一些企业将原正式职工转入劳务派遣公司再派回原单位工作,结果是人员不变,身份却发生了根本变化,相应的劳动报酬随之降低,直接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有的用人企业,采取将某项工程及人员整体外包来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三性”规定。

(四) 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严重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企业职工队伍中,劳务工往往在生产一线岗位从事一些最脏最累的工作,但劳动报酬与正式职工存在较大差距,尤其体现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用工企业即使要另付劳务派遣公司一笔费用,仍然比企业直接使用正式职工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尤其是用工企业不与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规避了连续签署两次劳动合同后,继续用工必须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法律规定,使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务协议更为方便灵活。据了解,广药、广钢、广船和建行等企业的劳务工,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有相当数量,有的甚至连续工作了10多年,如果不及时对劳务派遣进行规范和对劳务工进行疏导,不采取措施解决劳务工不公平待遇等问题,那么劳务工群体就有可能以激烈的方式反作用于企业或社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200910月,我市某啤酒企业的劳务工因劳动报酬补偿问题与劳务公司发生纠纷,其中有10多位劳务工穿着某企业的工作服,在海珠桥上演“跳桥秀”就是一个例子。

看完以上关于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内容介绍,相信大家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将不断发布最新的奎屯社保代理乌苏社保代理的行业资讯,相信里面一定会有您需要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