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劳务派遣相关理论。
劳务流动理论
劳动力流动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行为。劳动力流动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劳动力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内或不同岗位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的自愿选择、迁移的现象。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商品化的结果,是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直接表现。在我国劳动力流动主要表现为从农村向农村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城市向城市流动、从城市回流向农村流动四种形式。
西方迁移理论
西方的迁移理论盛行于十九世纪七八年代,其主要意义是更精确的解释并表达出迁移的规律,主要有推力一拉力迁移理论、迁移的生态学说、E.S.李和K.斯文德尔的迁移规律说,这些学说对于我国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一,推力一拉力迁移理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R.赫伯尔最先提出来的,它在西方迁移理论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使用。理解这一理论的重点是将造成人口迁移的力量概括为吸引他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拉力和促使一个人离开的推力,引起迁移行为发生的拉力与推力不能完全归因于某一个因素。该推力一拉力迁移因素说理论对于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迁移的生态学说是基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生态学角度为出发点来解释迁移现象的学说,这一理论重视人口规模的大小和生存机率之间的平衡关系。其中对人类早期的迁移行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方面,迁移现象大多表现在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已经把迁移看作是经济的产物。
第三,E.S.李的迁移流动理论是在E.G雷文斯坦的迁移理论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其重点研究的是迁移流动的时间、地域和产生的原因。ES.李提出了在迁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三个因素:第一,与迁出地和迁入地有关系的正因素与负因素,这两个方面包括生活条件、气候、就业机会、文化以及歧视性待遇等;第二,个人因素,也就是家庭的规模和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还包括个人的认知程度、智力等。
第三,障碍、距离和规章制度等。K.斯文德尔认为,迁移过程由迁移者、组织和地区组成,他提出将迁移者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性别结构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还有把政府等各种组织正式纳入了分析的范畴,来研究组织对人口迁移的作用。他还提出地区是不同的人口和功能的网面,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的地区等级
迁移的选择性与后果学说
在迁移流动模式特定的情况之下,人口迁移流动受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的结果正是迁移的选择与后果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西方各学者主要是从人口的年龄、教育和性别几方面来考虑造成微观的迁移选择与后果的差异性。
第一,年龄引起的迁移选择性与后果。研究证明,年龄引起的迁移选择性是最强的,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龄段的人最具有流动性。处于这段年龄的人较少受社会、经济等的束缚,可以抓住社会所带来的任何机遇。从迁出地的角度来看,巧岁到3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流失量最大[35]。
第二,教育引起的迁移选择性与后果。D.托马斯认为,其他地方向城市的迁移流动过程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具有流动性。D.J.博格的国内迁移研究表明,若某一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水平,会因为该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水平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接受过良好教育水平的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入。另外托达罗也认为,在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之下,教育这种促进迁移的作用,如果超过基本教育范围,即如今所谓的扩招,则会加剧国内的迁移流动,也会导致城市失业率上升。
第三,性别引起的迁移选择性与后果。西方的研究者提出了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迁移流动,因为女性的迁移往往会受父母和亲友的影响,同时迁移后心理上的压力比较大;女性在迁移流动过程中更容易受政策改变的影响,许多地区都有不成文的或潜在的限制女性流动的制度和政策[36〕。
想必大家看完对于以上的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上就是有关劳务派遣的相关理论的一些基本信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对于理解和使用产品会有帮助。更多关于乌苏社保代理以及奎屯保洁托管服务的动态,天浩仁和会继续介绍,欢迎关注!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 解决劳务派遣之负效应的理论基础2018年05月23日
- 带你了解什么是劳务派遣人员2018年05月23日
- 对此劳务派遣有哪些不同看法你知道吗2018年05月23日
- 关于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再认识2018年05月23日
- 乌苏劳务派遣产生发展的内部原因2018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