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人事外包服务简析我国劳务派遣业中同工不同酬的危害。
第一,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构成了对劳动者的歧视,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歧视是指“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出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同工不同酬,按身份决定薪酬标准,属于典型的歧视行为,它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发展权,同时侵犯了劳动者的人格尊严。
第二,同工不同酬,以身份而不是以工作能力或工作业绩的差别来确定同等劳动报酬的高低,属于典型的不公不义,它伤害了社会上所有善良人的正常情感,伤害了公众对社会公平的期待与信仰。
第三,同工不同酬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妨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受歧视的劳动者由于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境遇,往往会产生剥夺感和抵触情绪,对社会不予认同,部分人甚至在不平衡心理支配下挺而走险,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我国劳务派遣业中实行同工同酬的必要性
同工同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进步观念的支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社会发展的首要价值选择,同工不同酬显然与其要求背道而驰。
其次,人类历史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均证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破身份束缚,劳动者“从身份到契约”,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只有彻底打破二元对立格局,建设城乡一体的、同工同酬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才能进一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最后,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处于人均GO尸,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激化的高风险期。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必须警惕出现那种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因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但更多人的利益受损而出现的两极分化和贫困化,从而产生严重社会动荡的“拉美现象”或“拉美病”。实现同工同酬,让所有人平等的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国必然的选择。
同工同酬是落实我国国内法规定的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得因其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第46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另外,《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就业和职业平等各方而问题都作了规定。因此,在我国,实现同工同酬、保障和促进公民平等就业是实现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平等权和劳动权的一项国家义务。
同工同酬是我国政府必须承担的一项国际义务
在当代,《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f肖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确立了平等原则和禁止歧视原则。我国于1990年和2005年,分别批准了《同工同酬公约》及《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加入以上公约,即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方面的国际法上的责任。
按照上面介绍的知识,相信会有不少的收获,后期也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我们官网,了解更多乌苏社保代理以及奎屯社保代理的知识。期待您登录官网进行了解。
相关文章
- 奎屯社保代理简析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单方退工如何规避风险2018年05月18日
- 奎屯社保代理为你讲述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劳务派遣2018年05月17日
- 乌苏社保代理优化资金筹措渠道运作基金保值增值2018年06月06日
- 乌苏社保代理健全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保体系2018年06月06日
- 乌苏社保代理详谈《劳动合同法》的发展进程2018年07月17日